手绘课程总结
关键词: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43-01
一、产品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作用与意义
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手绘表现能够更直接、高效、便捷的同设计师以及客户之间进行沟通。它是衡量设计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对大学生就业以及考研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现如今进入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手段,所以有人开始质疑手绘技法的训练还有必要吗?但当我们真正走进专业设计师的工作室,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设计师的主要设计手段其实还是通过徒手来绘制产品草图和效果图,他们的大多数工作时间都放在了纸笔之间而并非电脑上面。其存在于设计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头脑风暴阶段、探讨和推敲概念的阶段以及最终的设计演示阶段。视觉上面的呈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方式,手绘表达比单纯的口头解释更加容易理解,是一种直观而高效的沟通工具。
二、产品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现状
产品手绘表现技法课程至今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此类课程的设置,只是课程的名称有所不同,当然也造就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师,像日本的清水吉治,中国的刘传凯(卡尔-刘)等。中国大陆地区课程起源于湖南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但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本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通过草图、效果图的绘制能够详细地记录设计的构思过程,所以说是一种纸面上的思考方式。而单纯的绘画和临摹其实只是一种训练手绘的方法,关键在于学生如何把这些绘制的手段同自身的设计构思联系起来,能够运用手绘表达的方式去表达设计的意图才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产品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改革的途径与方向
1、注重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理论,增加实践性内容。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对效果图真正目的的理解,产品的设计细节和原理也不熟悉,在这样的情况下想绘制出高质量的产品效果图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产品手绘表现的改革必须与实际接轨,打破旧模式下的图片式的临摹绘画,结合企业、公司和设计单位的实际项目,掌握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不同材料的性能及运用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在一定的设计氛围当中进行产品手绘表现的训练,课程过程当中可以与企业的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得整个绘图过程有较强的目的性,学生在设计绘制的过程中会更加注意产品的细节,每画的一个细节必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及功能,这样的产品诠释才是完整可行的,这样的效果图才是有内容可言的。
2、教学与考核分离。传统教学模式中,对课程的最后成绩评定多采取提交作业的形式进行,本人通过12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这种考核方式有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不知道作业完成的真实性,有的同学采取课下找他人代替绘制,甚至买作品来交作业;其次,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实际绘制能力,因为绘制作品还是要有一个实效性,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时间完成相同数量的作品,虽然作品效果很好,但是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堆砌,而我们需要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来完成作品,因为现实中设计项目是有时间限定的。因此,我们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绘制作品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例如20%),以设计日志的形式进行考核,另外80%的成绩以统一考试的形式进行评定,考题内容由课程组统一制定,统一集体盲评阅卷,考试时间根据考题内容而定,一般为4个学时。这样既可以掌握学生的真实能力,也可以解决成绩的公平性问题,关键更可以使任课教师进行全面的比较进行以及教学质量的总结。
总结:
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最终都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得以实施展现,一个良好的课程体系应当是能培养可以关注生活、服务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既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参考,又没有过多成功的经验可供效仿,创办专业的院校也都在对其教育的模式进行探讨和摸索。在此特别感谢那些积极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同仁与前辈们。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制图 AutoCAD 课改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机械制图、AutoCAD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教育机电、数控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程,然而机械制图、AutoCAD两门课程最初是分别开设的,以致把这两门关系密切的课程割裂开来,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分别学习这两门课程的效果不佳,笔者学院进行了课程设置改革,将两门课整合为《机械制图与CAD》一门,课改坚持理论知识实用、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应用;使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同时掌握如何进行计算机绘图,既提高了绘制图形的效率质量,又为学习三维软件打好基础。笔者结合自己学院课改之后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正确认识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关系
进行课改首先需要正确认识两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机械制图就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画图)和识读(看图)规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正投影的基本理论,识读、绘制图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及看图、画图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及装配图。传统的机械制图都是用图板手工绘制完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都已不能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AutoCAD是当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高职学生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其各种指令绘制图样,代替手工作图,掌握各指令的使用技巧,提高绘图效率和质量,能够方便的完成复杂图形的绘制;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工作效率。虽然CAD取代了手工制图方法,但制图的基本理论、标准、规范并没有因此改变。所以说机械制图是根本,AutoCAD软件是工具;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2 合理的删减教材、确定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后的机械制图与CAD,总的课时量为180学时,分两学期完成;采用组合式教学模式,上学期90学时主要讲授制图知识,下学期约60学时主讲CAD内容,再用一周30学时完成测绘大作业。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制图课程的学习符合认知规律,而且突出了计算机绘图的重要性和完整性,避免了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只能抄图,处于应用的低层面上。目前该课程选用《机械制图》和《AutoCAD2005机械制图》两本教材。在使用时对两本教材的相关的内容进行删减、调整讲授的先后顺序,使之更加实用,更加符合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上学期制图课程的教学主要完成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及三视图、基本体、组合体,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等内容。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国家标准的掌握,学生如何运用制图的基本原理、方法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手工绘制完成组合体三视图、机件表达等图板图;并阶段性的锻炼学生徒手绘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整个过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交叉,反复进行,着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图与看图的能力。
下学期的CAD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递进进行,逐步提高。第一阶段打基础约占30学时,主要学习CAD的基本知识,绘图命令、图形编辑与修改命令,编辑文字、尺寸标注等基本内容。在讲授的过程中结合平面几何作图、绘制三视图、绘制轴测图、绘制剖视图等实例来完成CAD绘图练习;把基础打牢夯实。第二阶段巩固提高约占30学时,结合制图讲授零件图的表达方法、画法、技术要求等相关知识,学习使用图块、表格等命令创建块及标题栏、明细栏等;然后应用前一阶段的基础来绘制轴类、盘类、叉架类、箱体类典型零件的零件图,画图的过程中着重掌握各个命令的使用技巧,提高绘图效率,最终学会应用CAD来完整正确快速的绘制出典型零件的零件图。在此基础上学会用零件图拼画装配图以及AutoCAD设计中心组合装配图。
3 改进教学模式方法,构建“双证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后总体采取项目式、任务驱动法实施教学,改变了原有章节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制图部分的讲授采用多媒体与传统讲授相结合,充分发挥直观教学与动画演示的作用,坚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一个具体项目为切入,紧紧围绕任务中心,进行分析细化给出解决任务的方法、步骤。指导学生边学边练,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之目的。AutoCAD是一门技术和软件应用结合的课程,非常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CAD讲解命令、学生操做、教师总结、再练习的原有教学方法。这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由传统的“主导”地位转变成“引导”作用,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充分体现高职高专学生掌握高技能的特点。
将两门课程整合后,在课程的定位上把考证纳入教学大纲中。实施“双证课程”,即将CAD 技能考证与教学结合起来,把CAD 技能考核标准和课程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使技能教育融入学历教育中,在《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结束的同时,完成绘图员技能鉴定的培训、考试。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应用技能,而且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差距,为学生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
条件。
4 开发校本教材
结合整合课改后实践发现,要想更好的发挥课改后综合课程的优势,只有开发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总的思路以学生“会用、实用、够用” 为根本,以机械制图为主线,以CAD绘图为辅助工具。对内容进行删减,调整了顺序与结构,使制图与CAD更加的融合,更加的实用,更有利于学生认知掌握知识。教材整体采用组合式教学保持知识的整体性连贯性。教材将制图中的画法几何部分删除。重点讲解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体的投影;加大机件的表达方法及机械图样的画法与阅读的比重,加强徒手绘图的内容。教材重点对制图部分国家标准做介绍,让学生建立较强的标准意识.养成自觉遵守标准的习惯。
综上所述,AutoCAD技术的出现改变丰富了《制图》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机械制图与CAD 课程的教学改革缓解了课时减少而课程更新的矛盾,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同时掌握了CAD 绘图技术。这将有效促进学生的绘图和识图技能。也为实践性教学铺设了一条可行之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ro/E、UG等三维软件的应用,制图课程体系也将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金大鹰.机械制图[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高职院校园林施工图改革园林施工图是以结合场地环境进行的方案设计为基础,以明确景观肌理、色彩、材料、尺寸等要素的扩大初步设计为延伸,以国家相关规范、规定为指导进行描绘、编制而成,以达到最佳设计效果为目的的图纸文件。了解施工设计的全过程,掌握施工图纸的设计和绘制技能,是各用人单位选人的基本要求。园林施工图绘制是针对园林设计公司施工图绘图员、园林工程公司施工员、监理工程公司监理等岗位而设的应用型课程。因此,学好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对于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园林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园林、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区(除园林建筑工程以外)等室外工程有关工程原理、施工技术以及养护技术方面的知识,为从事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制图、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预算等岗位群奠定知识基础。从课时的安排来看,园林施工图设计的课时占了不到总课时的一半,甚至更少。学生通过若干课时的学习,对园林施工图有了初步的了解,却因为课程内容安排不得不结束施工图的学习。从教学效果来看,课程结束,学生往往还是不会画园林施工图,甚至连一套完整的园林施工图应该包括哪些图纸,有哪些规范都搞不清楚。很大一部分同学看不懂施工图,更不会绘制施工图。学生通过《园林工程》的学习,对园林施工图其实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无法进行施工图的识别和绘制。所以,目前将园林施工图设计的课程内容放置在《园林工程》的课程里面是不妥的,是无法满足学生识别并能绘制园林施工图这一岗位需求的。
二、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一)课程定位
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既需要理论的支撑,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和职业性。因此,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将课程重新定位。将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列为单独的一门课,并作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应突出园林施工图设计。以“园林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行业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着眼于学生园林规划设计绘图员职业岗位能力――园林工程施工图的绘制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达到本课程培养从事一线园林施工图绘制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改革
本课程以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人员岗位群职业能力为基础,主要训练学生对园林工程各类施工图的识别及快速绘制等工作。具体包括:AutoCAD绘图基础、土方工程施工图设计、园路和铺装工程施工图设计、水景工程施工图设计、假山工程施工图设计、园林小品施工图设计、种植工程施工图设计等专项方案施工图绘制、某一小型绿地整套园林施工图的绘制、图形输出等内容。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园林施工图绘制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因此,在完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的基础上,改变过去重理论,轻绘图实践的旧貌,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绘图课时。课程学习时间可设置为两个学期,即总课时定为128,实践绘图课时应保证至少一半的课时,甚至更多。
依据岗位的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来重构教学内容新体系;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设置一体化项目;以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工作流程,来设置课程的教学流程。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套园林施工图大体上由总图、详图和配套专业的图纸构成。总图和详图由园林设计师绘制,主要有园林建筑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和铺装工程、园林假山工程、种植工程等各类施工图纸。其知识点是由若干个技能点组成的,每个技能点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明确的教学任务,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子项目来完成。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课程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内容中,采用小任务,如绘制园林建筑、园林水景施工图等,来引入6大子项目的施工图教学;第二部分为综合训练,以具体的实际工程任务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通过突出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好奇心及创造潜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去学习绘图知识、工程结构和绘图软件。通过此过程,让学生对于园林工程设计的各项施工图内容有所熟悉、了解并掌握绘制技巧和流程。
(四)教学评价改革
改革教学评价形式,实现真实职业环境与工作要求的考核,全面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通过多个课程练习与期末考核,考察学生对园林施工图绘制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平时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与期末的考核结合起来,使考核向多样式、重点评价综合绘图能力的方向发展。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按比例构成,平时成绩根据出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质量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总评成绩的构成比例根据考核方式按规定进行评定,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其中6大子项目土方工程施工图设计、园路和园林铺装工程施工图设计、园林水景工程、园林建筑工程、假山工程和种植工程平时课设练习成绩占50%,期末给予某绿地景观图纸,要求完成一整套施工图设计,这套图纸包含上述各类工程图纸,其成绩占50%。只有将评价的指挥棒指向专业绘制施工图的能力,才能真正推动以绘制施工图为目标的园林工程设计教学改革良性发展。
(五)师资队伍建设
应加强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并更新老师的专业知识;可聘任一些具有丰富绘制园林施工图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
三、总结
高职院校应通过坚持以就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任务。坚持理论够用,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努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能力。通过对本校多届学生的实践授课,目前我们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学生通过《园林工程设计》课程的学习,能对AutoCAD这个软件进行非常熟练的操作,并且能将一个园林方案转化为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大三找工作时,在单位稍加学习,便能上手画图,提高了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就业率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为市场培养了更加实用的园林优秀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剑.浅议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图[J].硅谷,2009,(24):99.
[2]黄晖,康小勇.高职园林施工图绘制课程实境式教学模式[J].职业时空,2009,(08):46-47.
[3]侯永胜,叶汉英,王婷.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0,(12):122.
[关键词]AutoCAD软件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16-01
引言
AutoCAD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一套通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它在CAD业界用户最多,使用最广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绘制二维工程图,同时也可以进行三维建模和渲染。它能够完成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和电子电气设计绘图的绝大部分任务。受到广大建筑、机械设计人员以及电子与电气工程人员的欢迎。
一、AutoCAD教学重点及内容
针对五年制高职机械专业学生的特点,年龄小,理论学习能力、基础较差,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应着眼于应用,即如何应用计算机绘制机械工程图样,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能够绘制二维工程图并可以进行三维建模和渲染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与具体任务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机械设计等)的学习及以后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实践与效果
1、精讲多练,培养计算机绘图的操作能力
计算机绘图总学时为56学时,全部课程安排在机房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边听课边练习,便于教师个别辅导,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一个学期课上能够完成12-13次作业,其中包括基本练习7个,轴、盘、叉架、箱体类零件图绘制4个,三维建模2个,总绘图量达到要求,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AutoCAD软件的常用二维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以及三维建模方法,具有绘制一般复杂图形的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计算机辅助绘图与机械制图并行教学,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教学基本上是按照画法几何、投影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几个模块组织安排教学,为了使传统的制图教学与计算机绘图密切结合,应将机械制图教学与AutoCAD软件学习并行,具体做法是:
(1)在制图课中适当减少仪器图的绘图量,仪器图图面质量以“粗细分明、清晰整洁”为度,不强调“黑”、“光”、“亮”;
(2)加强徒手绘图练习,提高绘制草图的能力。
(3)从零件图的教学开始,将制图教学与计算机绘图结合起来,先在制图课中进行零件、部件测绘,徒手绘制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并进行标注,然后根据所绘制的零件草图,教师在计算机上示范作图,学生自己校对草图,再上机将草图画成零件工作图和装配图。
实践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进一步巩固了投影作图的能力,并对尺寸标注、尺寸公差标注、形位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标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绘图必须以机械制图的理论为基础,在使用AutoCAD作图时,必须按照三视图投影规律,表达方式及标注符合机械制图国标要求,才能在计算机上绘制出正确的机械工程图样。
通过使用AutoCAD软件绘图,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计算机绘图的高效、准确、美观等优越性,并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绘图工具,因此在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中都愿意用计算机绘图代替手工作图完成设计图纸,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作图效率。
计算机辅助绘图与机械制图并行教学,提高了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产生了相互促进的效果。
3、注意扩展知识面
在讲授AutoCAD软件的使用时,可以通过这个软件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例如计算机产生图形的基本原理、交互式绘图和参数化绘图的基本原理、选择绘图软件的基本原则、专业应用软件与通用绘图软件的联系与区别、CAD技术发展的形式等等,使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可以向更宽的领域拓展。
4、结束语
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是机械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与后续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机辅助绘图可以引入课程设计及毕业中。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做课程设计时,可以计算机辅助绘图为主,手工绘图为辅,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应用能力,减轻手工绘图的劳动,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方面,还应进一步探索计算机绘图与机械制图课程的结合点,使其有机融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
参考文献
[1] 段绍娥.AutoCAD实例教学法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2期.
[2] 曾建雄,陈长松.倡导教学改革 推进学术研究――2009年中国新闻学学术年会综述[J];新闻战线;2010年01期.
[3] 葛云生.《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教论坛;2010年01期.
[4] 孙凤喜.电子技术课程的优化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3期.
[5]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课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30-02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包括手工绘制和使用计算机绘制)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是今后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基础和保证。
一、课程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作图的方法;②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阅读方法;③贯彻国家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了解极限与配合等有关机械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④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操作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①培养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构思创新能力;②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培养查阅有关标准及手册的能力;③掌握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中、高级制图员及计算机绘图师等技能的资格考试,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特色。④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性工作能力;②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③具有工作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调精神。
二、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
1.教学建议。在本课程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突出理论和实践理论的紧密结合。增强全新的、实用的内容和知识点,并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法。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了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善于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来。采用教师备课与学生预备课,教师讲授与学生讲练、讨论等相结合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总之,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而充分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采用三维造型软件制作形象的三维立体模型,以表达零件的三维结构,采用flash等动画软件制作形象生动的动画(如常见的几种螺纹连接装配过程,轴类零部件的装配过程),以表达零部件的装配工艺及结构要求,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构造思维空间模型,有效地降低机械制图课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③重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际,到实习车间进行一定的现场教学,使学生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指导实践的哲理。这可利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钳工和车工实习机会,让学生认真观察车间的机械设备,了解常见的零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让学生根据生产要求,先绘制出工程零件图,然后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实际零件。对于一般零件常见的工艺结构,在课堂上不易讲清楚,可到车间现场讲解,使其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为了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需注意一下几点:①坚持必须够用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出发,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画图、读图能力是教学任务重点。对于机械类专业应重点系统讲解的内容有正投影规律、基本体三视图、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一般零件图的画法及其读图方法、装配图的画法及其读图的方法。在测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②组合课程内容,注重计算机绘图与手工绘图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各种需求的能力。传统的手工绘图方法是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知识的重要方法,同时,计算机绘图也已是企业需要的一种技能。企业很多新产品的设计,老设备的改造,旧技术图样的磁盘保存等技术图样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计算机绘图能力又是学生应掌握的重要能力。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零件、机器设备的测绘,其中很重要的两步工作就是先徒手绘制零、部件的草图,再依据草图直接运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图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满足企业对制图人才要求的重要实践教学。对于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Auto CAD软件的二维绘图的基本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的应用,使学生具备应用CAD软件绘制一般的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③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正常理论教学环节中的手工绘图训练、草图训练和形体构思训练等,此外,安排零部件测绘周(18学时)、机械AutoCAD上机实训安排40学时,可推荐学生参加国家制图员职业技能考试。
三、考核评价要求
1.评价理念。本课程为技术基础课,熟练掌握是最终目的,但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岗位技能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变片面、一元、重知识量化(分数)的评价为全面、多元、重个性全面发展(认知、技能、情感)的评价。改传统评价方法为采用过程性评价,采用平时表现和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理论和实践能力测试相结合等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绘图;考核;图样质量;指标;权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41-02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是21世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图课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是适应新形势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制图课程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图学素质。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指完成大量的手工绘图,既包括画法几何和制图基础部分的习题,又包括采用尺规等绘图仪器绘制专业图样,如零件图、装配图、建筑施工图等。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图形学(CG)理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起来,工程图样的绘制已从手工绘制发展为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两种方法并重。工程图学教学基本要求也与时俱进,将培养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和培养仪器绘制、徒手绘画专业图样的能力列入制图课程的六项基本任务。为此,我校在画法几何、制图基础、专业制图之后安排了计算机绘图课程,并在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计算机绘图课程建设
计算机绘图课程主要介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软件AutoCAD的使用,课程实践性很强,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若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CAD软件,并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图形,教学难度很大。因此,如何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是本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增加计算机绘图课程学时 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计算机绘图知识,我校对计算机绘图课程学时进行了几次调整,如机械类专业计算机绘图课程从最初的6学时增加到24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15%;个别非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绘图课程学时为18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25%,从而在时间上保证了课程改革的进行。
采用分题作业的做法 计算机绘图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绘图作业。对绘图作业的要求是学生“一人一机,一人一题”,既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的独立性,又杜绝了学生互相复制图样的现象。
注重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内容的衔接 在专业制图部分,要求学生进行模型和零件测绘练习,徒手绘制出草图。在计算机绘图课中,要求学生上机按草图画出正式的CAD图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发现手工绘图中出现的图形画法和尺寸标注等方面的错误,从而通过改正这些错误,提高综合绘图能力。
(二)按照认知规律,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 计算机绘图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上机操作。但由于计算机绘图命令只有通过上机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为此,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在机房中进行教学活动。在机房,学生一人一机,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边讲授、边演示,学生边听课、边观看屏幕上的演示。每讲完一部分内容,学生便可以在机器上操作练习,此时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纠正错误操作,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教学方式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第一次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一个用CAD绘制完成的机械零件图或房屋建筑图,使学生对CAD强大的绘图功能有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然后再从最基础的命令开始进入CAD软件的教学,并按照图样绘制步骤巧妙安排教学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让学生明白同一图形可以有多种绘制方法,如绘制图幅图框,在正交模式下直接输入长度比输入坐标要简单,用矩形命令比用直线命令更简单等。同时,提醒学生在绘图过程中自己摸索,从而熟练掌握各种绘图命令和绘图技巧。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
计算机绘图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一)原有考核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以往,计算机绘图课程仅凭上机完成的作业进行成绩考核。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完成作业,必须课外另找时间画图。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作业的独立性无法保证,经常出现雷同情况。因此,仅将学生提交的绘图作业作为考核的唯一依据,无法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改革后的考核方法
计算机绘图课程考核的具体方案 鉴于原考核方法存在的弊端,我们改革了课程考核方法。将绘图作业仅作为考核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将考勤、现场考核、答辩等成绩计入考核总评成绩,将成绩考核量化。以机械类专业为例,计算机绘图课程考核具体方案如表1所示。
总成绩按下式计算:X=A1(A11×B1+A12×B2+A13×B3)+A2(A21×C1+A22×C2)+A3(A31×D1+A32×D2+A33×D3)+A4×E。
A1、A2、A3、A4分别为绘图作业、现场考核、答辩、考勤所占权重。BN为各绘图作业成绩;CN为各次现场考核成绩;DN为各次答辩成绩;E为考勤成绩;X为总成绩。
考核项目具体说明 (1)现场考核。所谓现场考核,是在课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平面图形和三视图试题,试题由学生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考核时间为2学时。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电子版答卷评定成绩。由于试题难度不同,因此评定成绩时教师还需考虑难度系数。现场考核时每名学生的题目不同,且时间有限,又有教师监考,因此杜绝了复制作弊的可能。(2)课堂答辩。所谓课堂答辩,是在课堂上学生绘图的过程中,教师针对作业内容所覆盖的CAD知识,或者学生的具体操作方法,逐个对学生提问,然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定成绩。
计算机图样质量考核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
在上述考核方案中,无论是绘图作业还是现场考核,最后均通过衡量学生提交的计算机图样质量来评定成绩。因此,如何评价计算机图样质量成为公正、合理评定学生成绩的关键。
一张计算机图样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必不可少的有图形、尺寸、文字说明和图框标题栏等内容。评价计算机图样的质量,不能简单地从上述四部分入手,而应在深入研究之后抽离出具体评价内容。无论是何种专业的计算机图样,都应从图线、表达方案、图层、尺寸标注、图面质量、字体、图幅图框标题栏及其他要求等八项内容入手来评价图样质量。每项内容还包括具体的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将表2中的各项评价内容中具体的细化指标汇总整理,获得计算机图样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表中的权重参数满足以下关系:
总成绩按下式计算:X=A1(A11×B1+A12×B2+A13×B3)+A2(A21×C1+A22×C2+A23×C3)+A3(A31×D1+A32×D2+A33×D3)+A4(A41×E1+A42×E2+A43×E3+A44×E4)+A5(A51×F1+A52×F2)+A6(A61×G1+A62×G2)+A7(A71×H1+A72×H2)+A8(A81×I1+A82×I2+A83×I3)。其中,Ai为一级指标所占权重,Aij为二级指标所占权重,Bj、Cj、Dj、Ej、Fj、Gj、Hj、Ij分别为二级指标考核成绩,X为总成绩。
结论
综上,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上述教学与考核方法的改革方案,克服了依据主观印象评价作业、偏差较大、考核内容不一致等缺点,客观地评价了计算机图样质量。该方案将考核贯穿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得学生考核结果公正、客观,且易于进行。
参考文献:
[1]陆颖,于德仁.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绘图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工程图学学报,2001,22(1):144-147.
[2]陈锦昌.本科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修改[J].工程图学学报,2004,25(3):101-105.
[3]王铮铮,王志勇,樊旭峰.计算机绘图课的教学与考核方案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7(2):150-151.
关键词:《CAD基础》;毕业设计;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21-03
1 引言
土木工程专业是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一个专业,它不但要求学生应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建筑CAD基础》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绘图技能和读图能力,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如何能更快地适应实际的设计任务打下必备的专业基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应聘时,用人单位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常会给学生一张建筑或结构施工图,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图纸绘制完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悉绘图命令,有一定的绘图速度,并且具备规范的绘图习惯。而这些都是现今教学中被忽视和缺乏的。现今的教学内容只达到了基本的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实践操作能力还相距甚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适应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能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很快上手,同时又具备自我发展潜力的能力。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对各门课程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全面总结,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为了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图习惯,提高学生绘图的实际动手能力,除了应改变《CAD基础》教学内容与方法之外,同时应该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联合设计单位,从设计到绘图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方法完成,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探讨
之前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用人单位的要求。“学以致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是《建筑CAD基础》课程教学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2.1CAD教学模式
通过多年的推荐学生就业实践经验,熟练掌握CAD绘图技能、有CAD应用经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应结合当前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制定我们的课程教学计划和方案,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CAD部分的教学中,应该以基本绘图和基本编辑为重点,学生必须掌握。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多地介绍一些绘图技巧,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并将此课程与其相关的结构专业课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到学有所用,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
2.2培养良好的绘图习惯
养成良好的CAD绘图习惯,不但可以加快绘图速度,提高绘图效率,还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构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只是一个工程的一部分,应同时配合建筑、水、电、暖通等其他的相关专业。而且有时候工程任务庞大,一个人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工程结构绘图任务,必须是几个工程结构师分工合作:有做基础绘图的,有做楼板绘图的,有做梁柱平法施工图绘制的等。最后将所有的图纸再进行汇总。这时候就需要所有的工程师具有良好的绘图习惯,如大家应该统一字型、字体、线型、标注样式、图层等。如果在现今的CAD教学及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对在校的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就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缩短工作的适应时间。
2.3培养学生的自主开发能力
在绘制一张AutoCAD图前,应该有这样一种想法:我要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来完成。要想达到提高绘图速度的效果,前提是必须要熟悉CAD中基本操作命令和快捷图标的使用。同时由于CAD具有二次开发的平台功能,教师如果能自主编写开发一些实用的CAD快捷命令与菜单,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就能帮助学生提高绘图速度。对于能力较强学生,可有针对性地教给他们简单的编程方法,使他们可以自己动手编写更适合自己的命令与菜单,培养一套自己实用的绘图程序和技巧。
2.4项目导向教学法
土木结构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不要求学生将整个楼面的结构施工图都绘制出来,只要求学生绘制一榀框架的施工图。其弊端在于学生还不能真正了解一个完整的结构设计的内容、步骤以及对规范性地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要求是什么,因此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之间的专业配合。为了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工作情景,在《建筑CAD基础》教学中可以引入项目导向教学法,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联合设计单位,从设计到绘图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方法完成,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成果展示
在近两年的教学准备中,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CAD基础》课程中,并在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性环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11年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时,要求部分学生做实际工程的结构设计。设计题目为:某教学楼,建筑面积5000平米左右,层数6层的框架结构体系。要求学生根据甲方要求每人拿出不同的建筑方案,并用结构设计软件PKPM建立结构模型,进行结构计算。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要求按照设计院的要求绘图并出图。在经过近三个月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将之前《CAD基础》课程中讲授过的制图习惯和方法运用到此次设计中,按照设计院的出图要求完成了任务。虽然此次设计比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的任务要繁重很多,但学生的收获确是非常大的。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摘录了学生部分的建施和结施图纸。
Research on How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echanical Drawing
LI Xi-zhu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ibrary, Nanning 530022, China)
【Abstract】The Mechanical Drawing course i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bject with abstract content. Because of limited periods, difficult theoretical knowledge, lack of spatial imagination ability, tendency to make mistakes and inefficiency in manual drawing,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this course. How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is explored from such aspects a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aids, practice course plans,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so on.
【Key words】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effect; Practice
?C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技能要求,并且在学校的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该课程越来越多的被各个专业作为选修课。一方面该课程涵盖的内容广,课程知识与国家标准紧密联系,操作软件多种多样,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高。另外一方面由于有限的学时难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该课程。通过本人教学经历,提出优化课程讲授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扩展教学,创造理论教授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侧重装配图的绘制,自己设置实践内容,优化课程考核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1 合理设置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教学时,应当从专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行业素养,又要根据不同专业目标来优化授课内容,去除与目标专业不太合适的内容,删减陈旧的知识内容和其他课程详细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的机械零件和动手实践与现代技术结合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1.1 优化课程讲授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国家标准和学会读图识图,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详细的讲授重要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概念,精讲基本体、组合体的绘制,在实体模型进行讲解,与二维三维制图课程相结合。
对此,教师应当做好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一是教授过程中采用举例生动形象诠释理论知识。比如在学习投影体系过程中可以举例太阳和手电筒、教室的墙来形象的说明。在点线面讲授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使用自己的笔和课本来帮助学生来了解和思考。二是教学过程应当注意内容得当。对于简单的、基础的形体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寻找加深理解,形体的尺寸和标注应当分外小心,尺寸标准选择会影响加工工艺和装配精度,具体的将会在高年级的课程中进行深度学习。三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机械制图是一门打开机械的“钥匙”,二维和三维视图软件是工具,(如二维软件AutoCAD;三维软件比较多,包括Pro/Engineer、Catia、UG-交互式CAD/CAM系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机械的灵魂是设计,软件和图纸是机械的骨架和脉络。现代企业大都采用的是计算机绘图来提高效率和容错率,为了与企业和社会发展相对接,在教授机械制图课程时应当考虑两者结合。
1.2 改进教学方式
在教授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课程的学时较少,另外一方面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会有所欠缺。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课上讲授机械制图理论课程,课后采用网上直播的方式进行CAD软件制图的学习,有部分学生在网络直播时,有时可能与其他课程有所冲突,教师可采取直播时进行录播,以便学生只要有时间就可以进行学习,在直播完成后布置作图作业,该作业与机械制图理论课程相结合,也就是机械制图理论布置的作业采用CAD软件来进行完成,在机械制图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于想象,例如三维实体的复杂的孔、槽、内部复杂的结构;截交线和相贯线等,可以提前采用三维软件绘制出零件进行讲解。
1.3 利用网络扩展教学
对于复杂的形体在课后的三维形体课程中进行深入学习。机件零件的绘制重点是学习零件的表示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在上课前采用三维软件把零件绘出,学生在课堂结束后可以拷贝然后回去自己练习绘制。正确的三视图答案教师可以保存在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来确认答案。学生在绘制补充三视图的练习过程中,应当通过任意的两个视图想象出完整的形体,想象出来之后三视图的投影特性画出三视图,然后扫描二维码与正确答案核对,如果出现错误可以查看三维形体,观察哪个特征与想象出的形体不同,发现是形体想象出错还是绘图出错,反复多次的进行练习,很快就可以提高三维形体的想象能力。如学生绘制零件的三视图过程中,首先应当学会分析零件的各个特征,哪一个面在主视图比较容易简单清楚的表达形体,分析好之后各个视图采用什么样的视图(比如是采用全剖、半剖、旋转剖、局部剖),确定基本的视图后观察是否所有特征表示完整,如不完整还可以采用断面、其他投影面来补充完整。学生在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与教师进行网络对话,方便快捷的解决学生问题。
2 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强化应用技术能力
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课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部分教学对学生的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养成和强化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2.1 创造理论教授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当创造一些实践性环节。机械零件主要由标准件和非标准件组成,制图课堂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查看和了解国家标准的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学会查国家标准和了解认识行业的规定。例如:标准件的绘制是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同学在绘图过程中特别是螺栓、螺钉等连接件中往往粗细实线不分,实质上是不了解螺纹孔的加工,通过学生实际加工孔之后,没有在出现粗细实线不分的情形。另外,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比较难看到一些特殊的标准件,学生难以有感性认识。在讲授螺纹紧固件时,可以准备不同齿形螺纹紧固件:三角形、梯形、锯齿形,内螺纹和外螺纹的紧固件,连接键,连接销,各个类型的轴承,非标准件齿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螺纹的加工和螺纹连接件的安装(?螺纹、钻孔、安装)参观齿轮的加工。可以组织学生去生产企业去参观学习,很多企业可以会同时使用三维软件绘图软件和CAD。三维软件是为了设计过程中能更加形象直观的表达零件和机器来发现问题,促进交流。CAD的采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设计效率和减少了出错率。机械图纸是加工、装配、检验、复检的“指挥棒”。
2.2 侧重装配图的绘制
机械制图的核心内容是装配图的绘制,装配图的绘制是系统的工程,也是测量技术、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融合和识图能力的综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在学期的中间进行机械测绘,机器可以根据各自条件配置,学生在机械拆装和机械零件的测绘过程中消化理论知识,在拆装和测绘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乐趣,又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二维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使学生在该课程中学有所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达到了解和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在机械测绘的过程中一是应该了解分析测绘对象,了解机器工作原理和机器内外型形体分析,了解零件的构成、作用、材料以及各个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二是确定绘图方案,在绘制过程中,要求学生采用适当的图纸、视图来表达零件。三是绘制草图和尺寸测量,绘制草图是提高绘图效率,在测量过程中,选用正确的测量工具。在绘制装配图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先用三维软件把装配的零件一一绘出,然后在采用CAD绘制出机械图纸。四是综合考虑。在绘制机械图纸时,能够正确、清晰、完整、合理的绘制,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高低,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都提出较高的要求。
2.3 自己设置实践内容
学生基本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对二维软件熟练使用后,特别是中期装配图的绘制后,应该增加自己设置实践内容,目的是形成工程项目意识和理论知识应用、提高绘图效率。自己设置实践内容,是为了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查阅国家标准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内容多种多样,根据学生人数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最后形成实践内容,即机械绘制哪个常见的机器,团队成员在进行分工,小组讨论形成方案。然后教师帮助考虑绘制图纸的有用性和可行性分析,在后期对各个小组的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3 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利于养成工程意识
关键词: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测绘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34-02
一、引言
测绘学是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描述和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随着测绘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与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并进,要求测绘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计算机、电子信息、图形图像和数据库技术等方面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其中,计算机技术与测绘科学联系最为紧密,是测绘领域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因此,如何设置测绘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及其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一个合理的计算机知识结构,是当前测绘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FORTRAN作为一门最早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在科学计算、数值分析和工程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武汉大学测绘学院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对测绘专业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测绘科学的发展使得各高校测绘专业也在不断地调整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全力培养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并具有较强分析和处理地球空间信息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现,尽管给学生开设了相关程序设计课程(如C/C++、JAVA、MATLAB等),但由于处理专业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实际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测绘专业开设一门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适用性强,并能快速解决具体专业问题的程序设计课程非常必要。FORTRAN自20世纪70年代便应用于PC计算机,其最大特性是接近数学公式的自然描述,语法简洁易懂,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从FORTRAN90开始,引入了强大的矩阵和复数运算功能,并具备可视化和高性能并行计算能力,而且还能够方便地运用现成的函数软件包(如IMSL、BLAS、LAPACK等)。经过多年的发展,FORTRAN以其卓越的数值计算功能,在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FORTRAN自诞生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数值计算、数据采集处理和绘图等工程领域,积累了大量高效而可靠的源程序。在测绘领域中,很多优秀的工程计算软件都是运用FORTRAN编写,并有Windows和Linux平台下的程序版本可供使用。例如:著名的三大GPS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BERNESE和GIPSY),轨道确定与地球动力学软件(GEODYN),重力场计算软件包(GRAVSOFT),以及常用的测量平差计算软件和相关工程测量软件等。因此,为了能够使用上述相关测绘软件的高级功能或进行二次开发,要求测绘从业人员必须先学会FORTRAN才能阅读程序代码和编写应用程序接口。基于FORTRAN以上的特点与应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长期以来将FORTRAN程序设计作为各专业方向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序设计思想,提高利用计算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FORTRAN程序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开设应结合专业特点和需求来合理设置与安排课程内容及课时。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开设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主要针对测绘工程和固体地球物理两个本科专业,该课程共有3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8课时,实践教学18课时。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更好地掌握FORTRAN这门高级编程语言,并能很好的应用于解决后续专业问题,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最好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和C语言等计算机课程后开设(如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后,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仅用少量的课时来学习FORTRAN的语法,而更多的课时可用来与专业进行结合,训练学生程序设计的思维和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专业课程内容的自然过渡,我们以FORTRAN90作为主要讲授内容。这是由于FORTRAN90兼容旧的FORTRAN77,在编程格式上更为灵活,并且与FORTRAN95具有一致性。选用的教材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的《FORTRAN90程序设计》[2],同时辅以一些经典的参考书来扩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如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FORTRAN95程序设计》[3]。结合测绘专业特点和需求,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法讲解和应用实践两大部分。其中,语法讲解的内容和课时安排为:FORTRAN基本语法(2课时)、选择与循环(2课时)、输入输出(2课时)、文件处理(2课时)、函数与子例程(3课时)、数组(3课时)、字符与派生数据类型(2课时)和并行计算(2课时)。应用实践是结合专业实例进行的上机实验,共6次,每次3课时,最后一次为上机考试。上机实验可选取测绘专业中的一些经典案例(如测量平差、GPS数据处理和卫星定轨等问题),同时每次实验各有侧重的训练学生对不同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的核心部分,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在第一堂课中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如列举一些用FORTRAN设计好的与生活和专业有关的经典程序实例,让学生了解FORTRAN能解决哪些问题、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在后续专业学习中有何用处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负反馈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针对FORTRAN语言概念多、规则广、使用灵活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浅入深的进行概念与规则阐述,并通过对比FORTRAN与C语言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基本语法的理解。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由于程序设计的灵活性,任何一个问题并不是只有惟一的解法,要善于启发学生通过实践分析对比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把每堂课或每个知识点能够达到的目标提出来,使学生走出以往“茫然不知所云”的状态,从而对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采用负反馈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课程教学、上机实验、报告和答疑等)反馈的问题入手,通过讲评或讨论的形式,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实践教学。FORTRAN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上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环节。教师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安排集中的实践训练课程。上机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编好程序、认真检查、反复思考;上机时输入程序并完成语法检查,再运行程序,检查运行结果;上机结束后完成实验报告,特别是编制和调试程序的过程及经验总结。教师要随时巡视学生上机实验的情况,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上机实验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应用相联系,特别是增加与本专业有关的一些经典应用案例。例如:测量平差问题可以训练学生对函数和数组的运用,GPS数据文件读取可以训练学生对输入输出和文件处理的运用,轨道数值积分可以训练学生对选择与循环、函数和数组等的综合运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水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避免“一考定成绩”的弊端,我们并不是单纯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方式,而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分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上机表现和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5%。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机考两部分,占总成绩的55%,其中笔试占30%,机考占25%。此外,为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创新,学生结合专业设计和开发的程序、撰写的论文等也可以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特别突出者可以经过课程组答辩来评定成绩,期末给予免考。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仅保障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畏惧心理,一定程度上避免考前突击行为。
五、结束语
在FORTRAN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外,还应该结合测绘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做好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角色,从而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学以致用。测绘专业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继续进行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共同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吾蛟,刘庆元,李光强,等.测绘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与教学探讨[J].矿山测量,2008,6(2):75-78.
[2]马瑞民,衣治安.Fortran90程序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摘要:针对传统大学物理教学中课程特点与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本文试图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从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将其应用于大学物理的实际教学中,探索思维导图对大学物理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积极作用和具体实施模式。
关键词:大学物理;思维导图;教学有效性
1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从教师教学角度理解,可以概括为:教师在不断建构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尽可能专业化的教学行为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4]。教师可以辅助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理顺教学思路,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设计具体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提出有价值的课堂互动问题,更能结合实例,便于学生知识点掌握。在授课前的备课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全局掌控整体内容,以神经网络结构明确层次,在教学内容结构固定的前提下,每次备课时绘图过程中,都是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重新思考和丰富创新的过程,也是创造再造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程序化绘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避免学生输入式听课方式,激发出同学思维输出与教师间思维碰撞的状态,是一个关注学生学习,实践并强化教学方法的过程。这里以大学物理光的干涉中薄膜干涉的教学内容为例,研究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教师可以用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代表课前引言、知识点复习、新知识讲解、演示实验等内容。绘制本节课“课堂引入”分支,结合实例引起同学关注,例如下雨后马路上水洼里的油膜,高级相机镜头表面上所见到的彩色条纹等现象,引入到该节主要内容“薄膜干涉”这一主干上;复习上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总结两种光的干涉现象的共同和区别:“杨氏双缝实验”属于通过分波振面法获得的两束相干光再发生干涉的现象,相比较又联系到主干“薄膜干涉”分振幅法获得的相干光干涉现象;通过迈克尔逊薄膜干涉,牛顿环和劈尖实验演示薄膜干涉和分振幅法得到相干光的实验装置,从而介绍薄膜干涉的分类;结合不同薄膜干涉条纹现象带领学生分析干涉原理,给出半波损失原理解释干涉条纹现象机理,呼应课前导入问题;利用半波损失原理和相干光干涉原理定量的推导牛顿环和劈尖实验中薄膜干涉条纹图样特点的公式,类比分析空气劈尖和介质劈尖的条纹变化,充分理解半波损失发生的条件和对干涉条纹图样的影响,学生自己推导作业本上的习题。授课时教师用彩色粉笔绘制整个过程,使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理清主题内容层层递进的逻辑性,整体重难点一目了然,可快速、有效把握本节课知识结构和重难点,会解题,会思考,能够举一反三。
2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从学生学习角度理解,可以简单概括为:学生对所学课程信息加工改造,主动建构和自由选择的过程,其主要特征是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体现专业深度,具有创造欲望,师生互动交流,形成反思习惯。通过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结合课堂学习,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激发相关主题的学习热情,掌握课程主题内容,便于理解领会主旨思想,引导思维,帮助构建知识结构,利于学习和记忆。思维导图可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首先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可以用思维导图预习课程内容,特别是涉及大学物理实验的内容时,能够在实验操作前做到理论充实,熟悉实验装置和操作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理解的难易程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用思维导图记录课堂笔记,将零散知识模块化、系统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下在教师思维导图基础上进行自我训练,全面串联知识点,复习总结思路,开发创新思维模式。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思维导图绘画思路、编排与设计也会有所差别,个体绘制的一幅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的思维导图都是一次思维的再训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每一阶段内容学习结束后,把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记忆再整理,结合课后习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一一对应,不只要记住课程内容,更要自己理解内容。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分为黑板(纸面)上手绘、PPT上绘制及电脑软件绘制等。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黑板上手绘是知识点的累积过程,像是一棵小树不断长成为枝繁叶茂大树的过程,利于课程整体知识的梳理和总结;PPT上绘制的思维导图内容上更丰富,可通过形象鲜明的图片和视频的加入,吸引学生关注,加深物理现象的印象,起到形象化引导和开创思维的目的;电脑软件绘制的思维导图更符合无纸化数字信息化发展要求,便于复制、编辑加工、传播、共享、保存。三者各有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课程需要,自主设计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将会有更好的实施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及课下复习的过程,用手绘的方式一边设计构图,一边理解记忆、发散思维,能够起到更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PPT上绘制或者用电脑软件绘制的方式则更适用于课下同学间的讨论和思想碰撞的过程,是提高观察力、创新力和思维力的有效手段。基于教师教学习惯与课程内容性质,教师和学生可以灵活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实践和学习复习中,发挥思维导图灵活调整、适用性强的优势。本文尝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角度,分析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教学(学习)效果,通过思维导图这一教学辅助工具,从备课、授课、教学互动等多个方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改善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从预习、听课、复习等多个过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思维导图在教师和学生中间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够扮演者重要的帮手角色,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质量;研究与探索
引言:根据相关媒体信息报道,我国在20世纪末期以来开展的各类型远程教育试点都不断发展,同时现阶段的远程专科教育正在实现持续的进步和增长,总体的受教育人数已经逐步突破了1500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循环学习和持续性学习理念已经逐步被大部分人接受和认同,同时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总量也在不断提升,在我国相关教育政策不断丰富的过程中,社会总体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此也带动了远程教育迎来的第二次蓬勃发展浪潮。所以,对于如何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成为了现阶段需要关注的教育重点。
一、提高计算机绘图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 教材选择
从教育特征角度分析,远程教育可以实现教育开放,实现了社会大众授课对象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普遍性与广泛性特征,同时也因为学生的个人身份差异导致了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呈现出了明显差异,所以整体的知识能力也在广泛提高,所以要求整体的教材应该更为简单易懂,同时展现出层次的分明和划分层次感,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教育和学习难度,了解学习难易程度。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绘图教学质量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性,通过清晰的课程方案设计来为学生创立详细的教学方案。实现更为轻松和独立的教学产品设计和教学命令操作。
2 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远程教育一直是以自学为主要教学学习,同时远程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教学形式和教学犯方法的特殊性。对于如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在教学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推进课程实践,首先,可以通过传统个纸质设计图纸和工作费用的投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计算机绘图的快捷程度和便捷程度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准确绘图。可以将学生的手工绘图作业和学生的计算机绘图工作相结合,提升计算机绘图的精准程度。让学生从感官上真实感受到计算机作图所带来的巨大便捷优势,拓展计算机绘图的应用广泛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整体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让学生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所以要想真正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必须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实现长久的学习兴趣的良好保持,所以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培养过程中,应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不同形式来提高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应该通过教学课堂上的课题研究实例分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就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和教材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1]。
4 让学生灵活运用绘图相关知识
大部分的学生因为通过教材学习就可以完全掌握全部的教学知识和课堂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独立完成教材的示范练习,通过该种形式就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该门课程,但是实际上与计算机绘画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本课程学习完成以后可以积累更多的学习分析案例,可以深入的了解计算机绘图内容和方法,了解各类型知识点,提升整体内容的广泛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绘图技巧的良好掌握来提升整体的计算机作图效率和作图质量[2]。
首先,可以通过计算机的使用来提高整体计算机绘图的效率和实际绘图速度,所需要对计算机绘图技巧活学活用,提升整体计算机绘图效率。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制图模板来进行作画环境的新建,其中综合包含了图层的设置、每一层的线条设计、模板类型划分等等[3]。
二、实验及检查
上述各类型方法可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系统类型方法汇总,此外,还需要学生不断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练习,为课程练习和课程任务实践提供参考。可以通过各类型不同模块来进行合理检查,对图框中的各类型信息进行对比确认,同时还应该让学生都静下心来认真对待每一张手绘图纸,让学生认识到绘制图纸在后期的建筑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决定性作用,所以需要学生提高对图纸准确程度的重视,检查所有图纸设计环节,尽自己最大努力减少图纸绘制过程中存在的偏差。
教育教学工作中,沟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远程教育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整体性分离,所以学生如果有问题应该及时与教师进行意见反馈和沟通。首先,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在实际计算机绘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常见困难和学习存在的不足。
第二,可以通过网络共用硬盘的设置来完成绘图任务工作,同时还可以在图纸的旁边进行评语和注意问题标注,对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避免自己后期再犯同样的错误。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远程教育和计算机绘图的实际情况了解和分析可以发现,如果想保证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该不断优化整体的教学方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研究和分析效果。通过实践经验总结也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远程教育招生正在实现规模的不断扩大,所以实现计算机远程绘图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需要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不仅仅对课程内容与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同时也需要不断培养良好的图纸绘制能力,提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不断发挥学生个人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探索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方法的革新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孙m.职业学校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改革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26-28.
关键词:工程制图;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模式
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的教研、教改活动主要涉及:教育观念、理念的更新, 专业技术基础课的地位与内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考试制度及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笔者结合多年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特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作如下论述。
1.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为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必须不断结合科研实践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寻求最为合理、有效的实施方式和教学手段。同时,努力恰当地处理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传统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构建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以及网络教程等的立体化教材体系,构筑起将讲授、讨论、作业、测绘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说来,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制图课程的知识点;②研究每个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问题;③对学生在不同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特点及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④讨论、制订、修改教学大纲,研究教学大纲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结合问题,对教学大纲中各个知识点学时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或建议,对不同专业制图课程学时分配进行讨论;⑤研究制图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问题,对制图课程的课件进行修改,对制图课程的试题库进行更新,从答疑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⑥研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网上资源适时地更新和改进;⑦研究教学管理,对制图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提出建 议;⑧研究教材建设问题;⑨研究制图测绘问题,提出学生能力培养方案。
2.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为此,应构建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课外科技活动层等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应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既注重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又保持实习教学体系相对独立性,创建有特色的“三个层次、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三个层次是工程实例分析、工程实例应用、工程实例解决。四个模块是技能实训模块,培养学生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综合实训模块,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部件测绘模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精神等;创新设计模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自学能力。
3.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应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手段,配合传统的黑板教学手段,能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改革考核方式,在考试中加入创新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此外,可采取课内外结合的创新教学手段。
如在组合体和零件构型训练中,采用专题设计培训班学校室内设计价格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并用三维软件进行造型。为展示优秀的创新结果,可组织学生亲手制作塑料模型。学生学完制图课程后,立即组织创新设计大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对高级三维造型软件的学习和使用。 鼓励学生参加教学改革活动、教学软件的开发和教学网站的建设,促使学生课外拓展,拥有一技之长,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学生的成功也会在同学们零基础室内家居设计师培训中间起到先锋作用和辐射效果 。
4.全面培养,重点提升绘图能力
工程制图的难点和重点在于读图和绘图,因此,必须加强手工绘制草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培养。首先进行测绘并绘制模型或零件的草图,然后根据草图绘制零件图,并进行三维崇州室内设计培训学校实体造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和构图的能力,又加强了计算机绘图的能力。绘图技能、识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当今机械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强调素质教3dmax室内外设计培训机构育哪家室内设计培训班专业的今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在学生中开展如绘图技能比赛、机械图识图比赛和计算机绘图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更好地推动了精品课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