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绘图设计理念 > 手绘技巧 > 手绘教程 | 手绘透视基础原理和练习方式

手绘教程 | 手绘透视基础原理和练习方式

  基础透视真的很简单,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就能轻松运用到各类形体上去。

  在学习透视时,可能有部分同学能大致的画出一些相对准确的透视,但是对透视系统的理论性的知识不是很清楚,知其然,但是并不知其所以然。

  一、透视的基本原理

  所谓“透视”,顾名思义就是在物体与观看者之间假设有一个透明的平面,观者对物体各点射出的视线,与此平面相交之点连接所成的图形,即为透视图形。而透视图则是以作画者的眼睛为中点画出的空间物体在画面上的中心投影(而非平行投影)。它具有将三维空间物体转换到画面上的二维图像作用,这其实就是透视的真正原理。透视原理实际应用: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上图是两个已经存在的立方体,所画出的透视图已经在一个特定的透视关系当中,这种特定的透视关系,包含你离物体的距离,也就是你所站的位置离物体究竟有多远。我们知道透视有近大远小的变化,物体与你视平线的关系,还会有物体在你左边还是右边,另外还包括物体本身的大小。我们要通过这种分析明白透视的基本原理,知道其所以然。

  二、一点透视原理

  1、前置条件

  (1)物体与我之间的距离;(图中所示站点G距灭点VP的距离)

  (2)物体刚好在我们的正中间;(B、VP=VP、C)

  (3)物体在视平线之下;(M1、M2为视平线线)

  (4)正方形边长比视距要短。(BC比G、VP之间的距离短)

  (5)(G)点所在角为90°。 因为人眼最大的视域为90°,有效舒服视域为60°,60°和90°度之间所剩余的角度15°我们称之为余光,故此图中(G)点位置角度为90°。

  2、一点透视投影作图法步骤解析(透视原理)

  (1)我们和物体之间有一个假想的平面(X、Y);

  (2)将平面正方形投射到假想面(X、Y)上;

  (3)正方形边(BC)贴合假想面(X、Y),将假象面(X、Y)抽出并旋转90°变成下方的平面(X1、X2、Y1、Y2);

  (4)因正方形边长相等,故宽度相等,将正方形边(BC)挪至下方透视图中,由于立体方边长相等,故得出立方体第一个面(BECF);

  (5)一点透视变线(BA)向后延长交于灭点(VP),此时无法确定变线(BA)中(A)点的位置;(变线:与透视不平行,在透视图中消失的线)

  (6)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从站点(G)连接A点相交所得点(H)并向下垂直与变线BA所交点(A)为变线(BA)的距离;

  (7)将(A)点平行延长与变线(CD)相交得出(D)点,(A)点向下延长与变线(EI)相交得出(I)点,(I)点平行延长与变线(FJ)相交得出(J)点,故得出立方体后面的一个面。(ADIJ)

  由此我们完成一点透视,这就是一点透视的透视原理。

  3、一点透视立方体实战技巧

  三、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1、前置条件

  (1)物体刚好在我们的正中间,左右对称;

  (2)物体在视平线之下;

  (3)心点(CV)与(G)点在同一直线上;

  (4)(G)点所在角为90°。 因为人眼最大的视域为90°,有效舒服视域为60°,60°和90°度之间所剩余的角度15°我们称之为余光,故此图中(G)点位置角度为90°。

  2、两点透视投影作图法步骤解析(透视原理)

  (1)我们和物体之间有一个假想的平面(X、Y);

  (2)两点透视俯视图(B)点所在直线与假想面贴合,将假想面将(X、Y)抽出并旋转90°变成下方的平面图(X1、X2、Y1、Y2);

  (3)立方体所以边长相等故(BC)=(BF),此时还不能确定边(BF)的位置。

  (4)(G)点向下延长与视平线(VP1、VP2)相交得出心点(CV),沿心点向下延长大约一个单位距离为边(BF)为的位置;

  (5)因透视图为两点透视,故变线(BA、EF、BC、FJ)分别向两边灭点(VP1、VP2)延长相交于灭点,此时同样无法确定变线(BA、BC)中(A)点和(C)点位置;

  (6)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连接(G)点与(A)点与假想面(X、Y)形成交点(H1),并向下延长与变线(BA)形成交点(A),此时确定变线长度。

  (7)将(A)点平行延长与变线(BC)形成交点(C),(A)点(C)点向下延长分别与变线(EF、FJ)形成交点,得出完整的两点透视立方体。

  由此我们完成两点透视,这就是两点透视的透视原理。

  3、两点透视45°立方体实战技巧注:真高线=真实高度的线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分析得出所画出的立方体要有前置条件,通过前置条件利用投影作图法分析透视的原理以及总结出透视的实战技巧!

  四、理论应用实际-立方体多角度绘制装修公司室内设计培训

  黄山首绘(黄山手绘)整理的透视专业术语知识补充:

  (1)站点(SP):观察者所处的位置;

  (2)视点(EP):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3)视高(EL):观察者的眼睛距离基面的高度,也是视点(EP)与站点(SP)之间的距离;

  (4)视平线(HL):观察者物体时眼睛的高度线,又称眼睛在画面高度的水平线;

  (5)画面(PP):位于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假设平面;

  (6)基面(GP):承受物体的平面;

  (7)基线(GL):画面与基面的交界线;

  (8)心点(CV):视点在画面上的投影点;

  (9)灭点(VP):与基面平行、但不与基线平行的若干条线在无穷远处汇集的点即为灭点;

  (10)视距(D):视点(EP)到画面的垂直距离;

  (11)视线(SL):视点和物体上任意点的连接线;

  (12)视中线:经视点(EP)与视平线 一般室内设计师培训班费用(HL)的垂直方向连线;

  (13)真高线:真实高度的线;

  (14)变线:与透视不平行,在透视图中消失的线。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信达东莞室内设计培训班,东莞CAD培训,东莞室内装修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0条评论

支持Ctrl+Enter提交

信达东莞室内设计培训班,东莞CAD培训,东莞室内装修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的网站 粤ICP备17052847号-6 统计代码
自定栏目| 自定栏目| 自定栏目| 自定栏目

qrcode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69-81306839

微信咨询
我的网站名称
返回顶部
X我的网站名称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V959816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